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房地产业领风骚

发表于2005-03-30
民营房地产企业做到了开发一个地方,改善一处环境,增加一个亮点

    “其实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只用经济效益来衡量,它应该是集环境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,也就是说,它应该创造出环境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只有这样,才能达到企业的真正目的。”广东金宝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向东这样对记者说。据悉,云山花园是金宝集团1996年开发的楼盘,当时所在地江北人烟稀少,而金宝当时决定在此建设云山花园,一来是以发展的眼光认为此处会由冷土变为热地,二来是想在这一片荒土上建设一处景点,改善云山片区景致和环境,同时也为周边住户及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内外环境俱佳的理想居住地。由于思路对头,措施有力,起点较高,楼盘建成后不仅大受欢迎,很快售罄,而且云山片区环境显著改观,云山花园也被国家建设部评为“全国优秀住宅小区”。

    而作为我市最早进军房地产业的民营房地产企业市隆生企业(集团)有限公司更是如此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现在已有“花园小城镇”之称的东湖社区还只是一片荒草地,孤零零横卧在东平半岛滩涂上。公司董事长刘晓波相中了这片滩涂,他相信这片茅草地将会给他创造出一定的环境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于是率员工在这片滩涂上大展拳脚,东湖一期、二期……直到今天的东湖花园六期,隆生企业在此一建就是10余年,硬是将一片荒地变成了一个建筑面积达83万余平方米、居住人口23030人,集住宅、风光于一体的“江岸住宅休闲带”,为我市改善东平半岛环境开了个好头,而隆生企业也由此跃入“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”。此外,金裕、丽日、源东等企业也为我市住房建设及改善城市环境作出了卓越贡献。

    “我市目前共有房地产开发资质企业 332家,其中90%以上为民营企业,广大民营房地产企业不但为改善惠州市民的住房条件作出了贡献,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,也为城市的绿化美化、改善城市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。”市房地产业协会有关人员告诉记者,我市民营房地产企业不但住宅建设规范,小区内外配套设施也极上档次,绿化率均在40%以上,其中隆生企业和金宝集团所开发的住宅小区绿化面积分别达17.1386万平方米和11万平方米,各开发企业确实做到了开发一个地方,改善一处环境,增加一个亮点。

    坚持“以人为本”发展理念,实现3个效益共赢

    去年以来特别是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后,市委、市政府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和省委、省政府有关决定及12个配套政策文件精神,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,出台了《中共惠州市委、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全市上下形成了“不唯成份看发展,不限比例重效益,不讲性质论贡献”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,让广大民营企业深受鼓舞。“政府的全力支持,宽松的创业环境,都给了我们民营房地产企业强大的动力和充足的信心。可以说,没有市委、市政府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持,就不可能有我们企业的今天。”隆生企业负责人的一番话,道出了众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心声。

    在宽松的创业环境支撑下,广大民营房地产企业在惠州这片沃土上甩开膀子大干。追加投资、加大开发量……据了解,200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3.2193亿元,比增46.24%,创历史新高;商品房施工面积271.84万平方米,比增28.85%。宽松的创业环境只是企业成功的保障,正确的开发理念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。于是,各民营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的定位上狠下功夫,借鉴先进经验,认真研究市场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我市几乎所有成功的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开发理念都是围绕“以人为本”这个中心。如市金裕房产开发实业有限公司在开发金裕·碧水湾时,从住宅设计到小区配套设施设计,以及区内外的环境设计都围绕“人性化”这个主题,从而使得小区内的一草一木、一景一物都充分考虑居民的需要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有了宽松的创业环境和正确的开发理念,我市的民营房地产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2003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73.73万平方米,比增30.81%;销售额15.8亿元,比增19.1%。2004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额8.20亿元,销售面积33.66万平方米,同比分别增长69%和75.6%,而这些业绩中,90%以上为民营房地产企业所创造。此外,民营房地产企业还是我市的“纳税强军”,如在近期受表彰的2003年至2004年第三季度民营企业纳税大户10强中,隆生、金宝、金裕及源东等民营房地产企业及相关企业均榜上有名。其中隆生企业年纳税总额连年超过1000万元,仅2004年1至6月在国税、地税的纳税总额就达到2165.87万元。

    致富不忘回报社会。近年来,快速发展的民营房地产企业不但成为我市的“纳税强军”,为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,同时积极参加扶贫助困等公益活动,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。如金宝集团2001年设立帮扶贫困学生的“金宝助学金”,至今已捐资100万元让近200名中专(大)学生圆了求学梦,真正实现了企业“环境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”的目的。
上一页|1|
/1页